本研究为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多的高质量颌骨髓、分化能力强的间充质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有效、稳定的方法。基于生态位的方法可用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我们的研究成功分离出高纯度的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颌骨组织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细胞来源,特别是在骨缺损修复的背景下。
这些进步为该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前景。首先,从安乐死的大鼠中提取大鼠下颌骨。将 Rongeurs 喙定位在提取的大鼠下颌骨门牙和第一磨牙的交界处。
切断下切牙与下颌骨的连接处,然后完全取出下切牙。去除所有磨牙,然后去除下颌支。现在沿着最后一磨牙的远端边缘分离下颌骨的中央部分,并露出骨髓腔。
接下来,用 alpha MEM 完全培养基填充 1 毫升一次性注射器。将针头插入骨髓腔。将骨髓反复冲洗到含有 alpha MEM 完全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直到骨骼变白。
将冲洗出的溶液转移到 15 mL离心管中。在室温下以 800 G 离心溶液 3 分钟。离心完成后,吸出上清液,然后向试管中加入 10 ml α MEM 完全培养基。
将沉淀重悬于培养基中,并将悬浮液转移到新的 10 厘米宽的培养皿中。现在用骨头咬合器将冲洗的下颌骨分成骨片。将骨片转移到含有 3 毫升 0.1% II 型胶原酶溶液的试管中。
将骨片混合物放入摇床中,在 37 摄氏度和 200 RPM 的转速下摇床 90 分钟。孵育完成后,在室温下以 800 G 离心消化的下颌骨 3 分钟。吸出上清液将其丢弃,然后将收获的细胞和消化的骨片转移到含有 10 毫升 alpha MEM 完全培养基的孔板中。
在 37 摄氏度的加湿培养箱中,在 5% 二氧化碳补充下孵育培养物。72 小时后,用新鲜培养基替换一半的培养基。当贴壁细胞达到 80% 至 90% 汇合时,以 1 比 2 的比例传代。
在第二次传代培养期间去除骨片。培养 72 小时后,大多数细胞呈悬浮和圆形,少数细胞粘附在细胞壁上。纺锤体或成纤维细胞样的贴壁菌落在培养 5 天后出现。
贴壁细胞在第 7 天达到 90% 汇合,并形成鱼群形状。传代细胞表现出均一性,主要呈纺锤形,汇合后呈涡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