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hod Article
我们展示了一种从化脓性汗腺炎患者切除的组织中的皮肤窦道(隧道)中成功分离苛养和厌氧生物的方法。
化脓性汗腺炎 (HS) 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疾病,其特征是疼痛的结节和脓肿,进展到皮肤真皮层内的窦道(隧道),引起明显的不适、恶臭的分泌物、毁容、挛缩和疤痕,严重降低生活质量。HS 与皮肤微生物组的改变有关,影响免疫调节和皮肤对有害细菌的防御。尽管 HS 微生物组很普遍,但它对疾病病理学的贡献和对治疗反应的有限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迄今为止,对 HS 组织的多项 16S rRNA 测序研究仅实现了属水平的粒度,确定了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的增加和皮肤共生菌的减少。更深入地了解 HS 患者的微生物菌群失调对于优化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这需要一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来评估 HS 微生物组,包括分离细菌种类,这些种类在专注于皮肤病的转化研究中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 HS 组织中分离出单个微生物对于阐明细菌在 H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了从 HS 隧道组织中成功分离厌氧病原体的可重复方法,为了解细菌在 HS 中的作用提供了初始和最关键的一步。这种方法为针对性研究微生物对 HS 的贡献以及开发更有效、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来解决这种慢性病的复杂微生物负担铺平了道路。
化脓性汗腺炎 (HS)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征是结节和脓肿进展到皮肤真皮层和皮下层内形成的窦道(隧道),引起剧烈疼痛,产生脓性分泌物、毁容和使人衰弱的社会心理后遗症 1,2。HS 不成比例地影响女性和有色人种皮肤的个体,通常出现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2。这种疾病的严重身体症状与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影响(包括抑郁、焦虑和社会孤立)相结合,这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3。在疾病晚期形成的 HS 隧道显着降低了患者对目前批准的生物疗法的反应几率,手术切除仍然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4,5。
多项研究表征了与 HS 隧道相关的微生物组,显示厌氧病原体的普遍存在和皮肤共生体的丰度降低 6,7,8,最近的研究确定了隧道中的卟啉单胞菌属(I 型)和普雷沃氏菌属 (IV) 等属9.另一项研究发现 HS 微生物组随组织采样深度的变化,证实了隧道组织中微生物组成的独特性10。此外,菌群失调已被证明会影响 HS 的免疫反应,进一步暗示微生物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11,12,13,14。尽管正在使用克林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类药物进行长期全身抗生素治疗,并且已显示受影响患者的引流隧道数量减少15,16,但 HS 中抗生素耐药厌氧病原体的数据仍然未知。到目前为止,尚未报道从 HS 隧道中分离细菌菌株,这限制了对新型抗菌治疗的研究和对病原体对 HS 疾病发病机制贡献的深入评估。病原体分离方法的标准化不仅有助于真正了解细菌在 H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而且还允许转化为更有针对性和改进的干预措施。
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了一种从 HS 隧道组织中成功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分离单个细菌种类是了解它们在 HS 病理学中的作用的关键初始步骤。这种方法为针对微生物对 HS 的贡献以及开发更有效、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来解决这种慢性病中的细菌病原体铺平了道路。
该协议已获得迈阿密大学机构审查委员会 (IRB) 的批准(协议 #20200187)。在事先讨论研究后,从诊断患有 HS 隧道的患者(n = 18,平均年龄±标准差 = 30.9 ± 9.4,12 名女性,6 名男性)和/或其法定监护人获得知情同意,以允许解决任何问题或问题。
1. 患者样本采集
2. HS 皮肤加工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描述了一种从 HS 隧道中分离和表征厌氧菌的方案。该方案新颖且值得注意的是,它创造了使用 体外、 离体和 体内 皮肤感染模型测试这些细菌的功能和毒力的潜力,以增加我们对微生物对 HS 发病机制的贡献的理解。首先,我们通过用无菌镊子探查隧道来从切除的皮肤中识别隧道(图 1A)。我们将隧道与结节和脓肿区分开来,因为后者不连接在皮肤表面下。通过隧道取 6 mm 全层穿刺活检,并在厌氧条件下保存它们,以便使用 LKV 琼脂进行细菌培养,主要选择革兰氏阴性菌,例如 卟啉单 胞菌属和 普雷沃菌 属。TSA II 5% SB 琼脂平板允许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包括 嗜肽 菌属和 链球菌 sp.所得菌落在形态上是不同的,包括不同的颜色(例如,黑色、黄色、白色等)、大小和透明度,有或没有溶血区(图 1B)。在 3 天内生长的菌落不太可能代表兼性厌氧菌,通常包括 葡萄球菌 和 棒状杆菌 属。厌氧菌可在生长 7-14 天后出现,通常表现为非常小的菌落,有色或半透明。因此,可以表征和保留初始铺板后 2-4 天内早期出现的菌落,但这些通常是不代表隧道特异性微生物组的物种,并且经常从与隧道不同的浅表皮肤和结节中分离出来。使用扩增子测序分离和分类的代表性强制性和兼性厌氧菌种包括 Prevotella sp、Peptoniphilus sp、Porphyromonas sp、Streptococcus anginosus、 Staphylococcus lugdunensis、 Parvimonas micra、 Proteus mirabillis 和 Actinotignum schaalii。从不涉及隧道结构(远离隧道)的 HS 皮肤中分离细菌也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查明两个组织来源的差异并促进隧道特异性细菌的选择。重要的是,该程序的无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应该不会产生生长。
组织学还用作临床鉴定隧道的验证,因为 HS 形态复杂且即使在单个样本中也高度可变18。隧道组织学显示管腔中可变的上皮化,当存在时,类似于上覆的表面上皮,与先前描述的文献一致12 (图 3)。在管腔中还发现了富含角蛋白的物质,这可能作为细菌附着的表面,以及密集的炎症浸润,反映了强烈的炎症,这是 HS 隧道的标志12。在一些样本中,隧道上皮也清晰可见,表现为沿管腔的增厚组织斑块。收集多个 8 mm 全层冲头是可行的,并且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学评估,因为它可以捕获整个隧道和周围结构(图 3)。
图 1:从 HS 隧道中分离微生物菌株。 (A) 通过用无菌镊子探测,在皮肤样本中鉴定出隧道。(B) 显示了代表性的血琼脂平板,从厌氧运输瓶中运输的隧道组织中划线。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2:代表性的 16S rDNA 扩增子凝胶电泳。 样品 1-6 代表通过凝胶电泳分析的不同细菌菌落的 16S rDNA PCR 产物,每个泳道对应一个独特的菌落。阴性对照不含 DNA,证实了 PCR 反应的特异性。特异性 16S rDNA 条带的存在表明细菌菌落成功扩增。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3:显示上皮化隧道的代表性组织学。 黑色虚线勾勒出隧道管腔;白色虚线勾勒出隧道上皮;蓝线表示浅表皮肤表皮和真皮之间的基底膜。比例尺 = 500 μm。 请点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分离和维持定植 HS 隧道的细菌的新方法。这种可重复的方法不仅可以深入表征这些病理结构中存在的菌株,而且还将使后续的功能研究能够探索特定微生物在 H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该方案的关键步骤包括组织收集和在厌氧培养基中的运输,这有助于从 HS 隧道中保存活的顽固微生物。与任何研究一样,局限性仍然存在,包括与外科手术相关的局限性,例如使用皮肤消毒剂和局部麻醉,这可能会影响组织的微生物组,患者的各种环境暴露、卫生习惯、药物、疾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也是如此19。此外,认识到激光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微生物活力,因此从远离切除部位的 HS 组织中分离出细菌,避免了对微生物组组成的潜在影响。HS 患者也经常接受局部和/或全身抗生素以及可能影响皮肤定植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20。这些因素使样本采集和处理的标准化18 变得更加重要。我们还认识到,一定比例的细菌是不可培养的。然而,这些方案经过优化,可以分离出在 HS 微生物组研究中鉴定出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对 HS 隧道 6,7,8 的微生物组研究一致,因为本研究中分离出的 HS 隧道中的细菌包括普雷沃菌属、嗜肽菌属、卟啉单胞菌属、路邓葡萄球菌、心绞痛链球菌、米氏细小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沙利放线菌.此外,保存用于 DNA 分离的组织可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验证,通过宏基因组学或扩增子测序方法。通过这种标准化方法,我们还希望改善 HS 中未来微生物组研究的组织收集和可重复性。
所描述的方法为我们进一步了解 HS 病原体对疾病发病机制各个方面的贡献奠定了基础,包括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研究。最近的研究表征了人角质形成细胞对 HS 中鉴定的主要物种的市售 ATCC 菌株的反应12,13。然而,使用的 ATCC 菌株是从痰液、宫颈面部病变和脓胸中分离的,而不是从 HS 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这突出表明需要更可靠的模拟人类状况的 HS 模型,特别是那些代表 HS 隧道的模型21。该方法还使得从 HS 隧道中分离的细菌菌株的储存成为可能,这有可能促进更大规模的功能测试并阐明病原体在 HS 隧道发展和发展中的作用。重要的是,分离隧道病原体还可以进一步评估抗菌药物敏感性和抗生素耐药性患病率,这在频繁使用局部和全身抗生素(如多西环素和克林霉素)治疗疾病发作的情况下是已知的22。隧道病原体也可能导致患者对生物治疗的反应不同14。因此,使用 HS 隧道病原体的研究具有巨大的转化潜力,包括优化疗法选择和开发病原体特异性治疗方法以缩小抗生素使用范围,从而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此外,分析 HS 中微生物组的组成可能有助于改进诊断和预后工具,以评估疾病进展和复发风险。总之,我们提出了一种实用且可重复的方法,用于从 HS 隧道中分离和维持细菌,以进行进一步的表征和功能研究。
作者报告没有利益冲突。
这项工作得到了 R01AR083385 (IP, MTC, HLT)、P50MD017347 (TG, IP, HLT) 和 HS 基金会丹比研究资助 (TG) 的支持。这项工作还得到了 NIH 拨款 1S1OD023579-01 的支持,用于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分析成像核心设施的 VS120 幻灯片扫描仪屋。
Name | Company | Catalog Number | Comments |
6mm punch biospy | INTEGRA | 33-36 | Other suppliers can be used |
8mm punch biospy | INTEGRA | 33-37 | Other suppliers can be used |
Agarose | Sigma Aldrich | A9539 | Other suppliers can be used |
Anaerobic Chambers | BD | 260672 | |
Anaerobic Transport Media | Anaerobic Systems | AS-911 | |
Brain heart Infusion Agar | Anaerobic Systems | AS-6426 | |
CO2 gaspak | BD | 260678 | |
Difco Reinforced Clostridial Medium | BD | 218081 | |
Glycerol | SIGMA | G5516-1L | Other suppliers can be used |
Hard shell PCR plates | BIO-RAD | HSP9601 | Other suppliers can be used |
Incubator | VWR | Symphony | Any callibrated incubator can be used |
Inoculation loops | VWR | 76544-926 | Other suppliers can be used |
LKV agar | HARDY Diagnostics | A60 | |
Microbial DNA-Free Water | Qiagen | 338132 | |
Nunc CryoTube | Thermo scientific | 377267 | Other suppliers can be used |
PCR (CFX Connect Real Time System) | BIO-RAD | CFX Connect Optics Module | Regular Themocycler can be used |
PEA agar | HARDY Diagnostics | A93 | |
Q5 High Fidelity 2X Master Mix | BioLabs | M0492S | |
QIAquick PCR Purification Kit | QIAGEN | 28104 | |
Reinforced clostridia media | BD | 218081 | |
Thin Forceps | Millipore Sigma | F4017 | Other suppliers can be used |
Trypticase Soy Agar (TSA II) with 5% sheep blood | Thermo scientific | 221261 |
请求许可使用此 JoVE 文章的文本或图形
请求许可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Video Coming Soon
版权所属 © 2025 MyJoVE 公司版权所有,本公司不涉及任何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